查看原文
其他

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再思考

叶文虎 环境问题观察 2021-05-30

点击蓝色字关注我们!


叶文虎,1939年2月生,江苏淮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内“三生共赢”概念的提出者,“生态文明”概念的倡导者。本文为作者在光明日报和北京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两山理论及其世界意义活动上的主旨演讲。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政治术语,已在全世界通行了近四十年。作为一个思想和理论的术语,已在全世界流行了四十多年。我本人,思考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已达四十年,迄今仍在思考。我想这是主办单位请我来讲“可持续发展”这堂课的主要原因。

今天我想我们再来从理论上探讨“可持续发展”,似乎没有什么必要,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想只就其实践情况进行一些探讨。就这么一个问题,应该思考和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有很多。这里,我只把它梳理成以下几个问题讨论:

1)在全球和国家范围内,可持续发展实行得如何?

2)实行或实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根本困难在哪?

3)如何才能把可持续发展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社会行动中?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物质流动


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现情况


1)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可能获取这么多的数据资料来加以分析,所以很难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来加以评估。另外,即使运用大数据手段来获得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还需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而这两者的建立又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即所谓见仁见智。因而不同的专家会建立起不同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从而所计算出的结果也会不尽相同,甚至会大相径庭。

2)在无法进行数量分析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总体上,从宏观上去观察和把握依据联合国里约宣言所下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当代人的发展应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条件。据此我们可以看到,后代人发展所需的自然环境条件,似乎不是变好了,而是越来越坏了,诸如,自然资源枯竭的势头,不但并未减轻,而是更加严峻了,环境污染的形势,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严重;贫富分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了,阶层固化的形势日益严峻了;国际上战乱频繁,日趋严重;国际关系日益严峻等等。

3)四十年的实践不禁会令人形成一种看法: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愿望虽好,是不是过于理论化了,从而看不到什么明显的实践效果?可由于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提出的,又得国家的大力提倡,于是又不敢质疑,只能观望。加之,如果不观望,又不知道该怎么干,甚至对“干”的结果对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的现实影响是什么也毫无把握,于是就只能“只说不干”。

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

2

实践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根本困难在哪儿?


我以为,根本困难或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

1)布伦特夫人在1987年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后来在1990年“里约会议”和“里约宣言”中被重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定义有重大缺陷,这个定义的原文是:“当代人的发展,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和条件”。

从这个定义的文字表述中可以看出:这个定义使用的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道德性语言,不具备操作性。实际上,任何一个当代发展行为的决策者都不会故意选择危害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行为。然而实际上许多发展行为都在若干年后被发现对后代遗害无穷。

其原因在于“当代发展行为”的决策者和行动者们的认识不到位,发展观不同,发展目的不同,因而对发展行为的选择也不同。不同的行为当然导致不同的结果,其中有的结果必然会得到满足,比如获得的物质财富和利润,而另外一些结果,包括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包括显性和隐性的,也必然同时存在。我们今天所遇到的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问题、贫富分化问题、乃至战乱不止的问题等等,无一不是前人“发展”的后果。

这些后果导致我们今天不得不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陷入危机而难以自拔。

2)为了使人类不陷落到各种危机之中,为了使人类未来能生活在与自然的和谐之中,生活在人与人的祥和之中,(也许这只是个理想和幻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全人类行为协同行动起来,包括各国之间的协同,各国内部政府、企业、公众的协同。协同必须有机制,必须有规则,问题在于各个国家有诸多的不同,各类人群也有诸多的不同,因此,共同认同并愿意遵守的机制和规则,何时才能形成?这需要相当长的时日。

在一时无法形成全球的协同机制和规则之前,我们能做些什么?怎么做?



3

如何才能让可持续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这一问题至今没得到解决。但却是我们今天特别要关注的问题,否则,可持续发展只能成为一个空泛的口号。我以为,我们中国正在一步一步的,踏踏实实的,而且是已见初步成效的探讨。

首先,我国首先在国际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完善了可持续发展原有思想的不足,奠定了全世界各国能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事实基础和前提。

其次,我国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生态文明时代”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指明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即在这一新的文明时代,人类的一切发展行为都必须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理念贯彻全部行为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这既是目标又是实践可持续发展行为要求。这一提出,弥补了原有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严重缺陷。

第三,在操作层面,我国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生态、生活、生产三者共生,共融,共赢的行动的具体衡量标准,简称为“三生共赢”。

这一提法的含义即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三者必须同时存在,必须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必须在时空上都取得进步。

若全世界都能接受并认同这一理念、准则、标准,并按着“三生共赢”理论所提出的方法和模式去行动,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这是实践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弥补了原有提法的不可操作的不足。

为此我们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去探索、去研究解决。比如:如何使生态化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健康、迅速发展的原动力?通俗的说就是如何使保护生态环境取得比工业化更好、更快的获得物资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成果?等等。

随着这些问题一个一个的解决,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将会在生态文明的康庄大道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愿我们共同努力!谢谢。


图为叶文虎教授参加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


小编倡议


三生共赢

让人类命运共同体

走进生态文明时代


I SAW AND I CARE   

 欢迎转发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更多精彩内容

中国最早论述生态文明的三篇经典文献 | 曲格平:建立人类新文明

中国最早论述生态文明的三篇经典文献  |  叶文虎: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

中国最早论述生态文明的三篇经典文献  |  孔繁德:中国古代文明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不是个“幌子”?从西双版纳回龙山电站建设说开来

王如松院士:生态文明建设的8个认识误区

钱易院士: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戴星翼:解读生态文明

习总书记: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经典留存)

重磅报告 | 联合国《全球环境展望6》发布,称地球已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

收藏!58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看过来……

叶文虎:温州生态文明建设之我见


END


欢迎关注环境问题观察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